李克强总理周三主持召开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称,必须继续从供需两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互为支撑、互促共进。
在供给方面,继续运用好结构性减税等手段,推动“双创”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发展,扶持小微企业成长,发挥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供给升级的倍增效用,扩大有效供给。
在需求方面,要以更优品质的产品、更加丰富的新业态、更便利的服务,引领和创造消费需求,支持信息、绿色、旅游等领域新消费发展,在消费升级中释放需求潜力。积极增加有效投资,更好发挥政府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带动作用和放大投资的乘数效应,加快补短板项目建设,支持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重大民生工程等,立足长远实现投资综合效益递增。
李克强强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下定决心提升改造传统动能。要两促进,不能一头沉:
一方面,要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大程度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潜力和活力,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创业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打破行业垄断,保护公平竞争,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和就业扩大。
另一方面,要更大力度加快传统行业改造升级,选择部分重点行业,用好技术、安全、环保、能耗等标准,加大政府引导和金融支持,尊重市场规律,推动兼并重组,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和“僵尸企业”退出,促进企业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回升。
近期成为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近日在报告中指出。
他在报告中写道,作为供给学派的典型实践,“里根经济学”(Reaganomics)和“撒切尔主义”(Thatcherism)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淖。
政府自身如何落实供给侧改革?姜超表示,一是通过反腐、打破垄断、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国企改革,通过合并重组提升绩效,为经济提供动力。
无论是减税、并购重组还是简政放权,都在李克强总理的上述讲话中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