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服务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发服务 > 名家视点

掘地三尺 寻创新型财政工具

来源:

 经济转型期下,财政、货币政策都面临重大变革。货币政策有SLO、MLF、PSL等创新型工具,而财政方面,昨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PPP的管理办法、前几天的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以及注资,都显示出财政上也同样有创新性变化。

稳经济呼唤财政支出加码

一季度的经济明显很差,这也加大了政府托底压力,近期政府也在诸如外贸等方面表示了担忧,显示出政府对当前的经济状况也很着急,预计政府将在财政、货币、改革等方面加码刺激经济。但是,受到财政收入以及预算赤字的约束,财政支出加力的幅度有限。这也就意味着货币政策可能将承担更多,货币宽松的趋势将维持。

1

财政收入:力不从心

3月份的财政收支仍是很差,特别是财政收入,明显是再下平台的格局。背后的原因:1)经济增速放缓拖累了税收;2)地产下行使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另外,地方融资平台监管也明显减少了地方政府可以运用的类财政资金。这也显示出了中央政府不想让地方政府走老路的明确态度。

2

掘地三尺找“创新型”财政工具

穷则思变,财政收支的困境也导致政府费尽心思寻找创新性财政工具,弥补投融资改革带来的缺口。1)大力推行PPP,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建投资。近期各部门都在积极推动,特别是今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PPP相关的管理办法; 2)发扬光大“开发性金融”,批准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并注资,提高其对类财政支出的支持能力;3)置换地方政府债务,这相当于降低了政府进行融资的难度;等等。

3

财政“立规矩”阶段,短期内偏中性

这些创新性财政工具的背后是政府对地方投融资的规范,也就“立规矩”。在这个阶段,这些创新性工具主要是试图弥补改革带来的财政缺口,因而在短期内财政是偏中性的。这也就意味着经济在企稳后更可能是“平底锅”状态,再考虑到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更利好虚拟经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