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国内地自香港地区进口的黄金数量达到83.6吨,与去年1月进口的19.6吨相比,增幅达到了326%。这个增幅是颇为让人吃惊的。
不过去年一整年,中国看来似乎都在大肆进口黄金。去年全年香港进口自内地黄金337.7万公斤,内地2013年的黄金净进口量达到1108.8吨,较2012年增长了33%,创历史新高。也就是说,今年一月份,黄金进口量的增长仅仅只是保持了去年的增幅而已。
黄金进口的暴涨让许多人士困惑不解。当然很多人想到了中国大妈,他们手里持有大量现金,但是苦于找不到保值增值渠道,而去年黄金的暴跌,大大摊薄了黄金持有成本,因此中国民间对黄金消费的热情基本保持了阵阵一年,而且是越跌越买,北京菜百的黄金柜台任何时候都是人声鼎沸,被购金者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除了民间在增持黄金之外,很多人想到了中国央行,也许中国央行在秘密增持黄金,毕竟中国央行有3.8万亿外汇储备,这些储备的投资渠道也很狭窄,基本上大多都是投资美国债券,也许中国央行乘黄金大跌的时机大量增持黄金,以使外汇储备投资分散风险。有些人甚至把中国央行秘密增持黄金的策略看成是未来人民币兑付美元霸权的“核武器”。他们说,因为黄金是硬通货,一旦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而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大量资金出逃,这时候中国如果有大量黄金储备,就可以以这些黄金储备作为抵押印刷钞票,这样就不会出现经济崩溃,这个说法我就权当是一个笑话吧。
去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刊登过一篇文章,其撰文者预计中国自2009年至今已增持黄金4000吨,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已经达到5000吨。此作者还进一步预计,中国央行将会选择在2014年公布该数据,其增持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应对货币战争。
而国内也有专家估计,在2009年至2013年间,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至少增加了600吨,其中2013年的增持量可能超过300吨。
截至2014年1月,中国黄金储备总量居世界第六,但黄金储备占国家外汇储备的比例远低于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等黄金储备大国。排名前五的是美国8133.5吨、德国3387.1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814吨、意大利2451.8吨、法国2435.4吨。中国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的比重只有1.1%,远低于美国、意大利、法国65%以上的占比,与黄金储备总量跟中国接近的瑞士、俄罗斯、日本相比,该比例也明显偏低。
如果我们不相信央行公布的数据,那么就听听中国金融高层对黄金是一个什么态度。
2月21日,刚刚从中投公司总经理位子上退休不久的高西庆参加了东北亚贵金属交易所的成立大会,并发表演讲,这个演讲把他这一代金融家对黄金的态度表达的很完整。
他说,贵金属是一个让人很纠结的东西。中投公司成立到今天,黄金在全部投资里只占两三个百分点,最多占到三点几个百分点,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一两个百分点里。因为贵金属尤其是以黄金为代表的贵金属是一个非常难以预测的东西。
他还提到贵金属投资的死多头,那个著名的罗杰斯先生来交流黄金投资,高西庆不与“死多头”争论,因为他们一辈子赚钱的方向都在这里。他说,相对于铂金和钯金,黄金基本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为什么要投它?作为手工艺品的黄金已经有将近一万年的历史了,到目前来讲黄金的作用变化还真不是太大,它最开始是作为货币的,现在只有一部分货币的属性。他认为,中国大妈抄底黄金其实就是一个虚荣心,“它促使人们买奢侈品,奢侈的东西是没有办法量化的,因为有这个原因,所以黄金有价值。”这就是高西庆眼里黄金的价值。
他解释当初中投买黄金的目的,只是在投资组合里做平衡的。当初投资黄金很多人是反对的。“一位在海外做了多年的总监(笔者估计就是刚刚离任不久的朱长虹)跟我说,高总建议你以后别提这个问题。我说为什么?他说很不好意思,黄金从来不是一个很好的投资的东西,像我们这样的机构是不该投黄金的,你提出来会让人觉得很不专业,我说是吗?”
以后,黄金继续涨,涨到900块钱的时候,高西庆坚持,他说当时4万亿刺激开始了,而美欧的量化宽松也开始了,整个投资管理的模式都变了,投行和资产管理的人都不知道该增么干活了,就找相对稳定的东西,就投资一点黄金,作为一个保险。当时的平均价格是898块钱,后来那个价格涨了一倍。
说到这里估计东道主脸色已经很难看了,高西庆就说几句关于交易所存在的价值的化,他说中国人好赌,而交易所就是要把这个赌博的机制平衡起来,所以这一点对中国人的意义,在于需要交易所这样一种机制把它平衡起来,使它不要做疯狂的、没有办法计算、没有办法量化的事。
话说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以高西庆为代表的这一代金融家是怎么看黄金的,也就可以得出结论央行到底有没有秘密储备黄金了。
那么黄金在2013年增长为什么那么快呢,我最近看过一篇《华夏时报》的报道,其中记者无意中透露了黄金进口大增的原因,是短期资金套利。
在香港和大陆之间存在巨大的短期资金套利,有三种模式: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即期汇差套利、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利率之间的套利、在利差与人民币升值之间套利。
以第一种模式为例,其流程为:第一步,客户在大陆借取100万美元,假设以6.2的在岸汇率获取620万人民币。第二步,从香港进口黄金等低物流成本的货物且用人民币支付,如此,620万人民币流到香港,成为离岸人民币。第三步,则通过香港的合伙人,按6.15的离岸汇率换成美元,得到100.813万美元。最后,其再将原先进口来的黄金出口给香港合伙人并用美元结算,完成获利8130美元。
可以作为佐证的还是数据。2013年1-12月香港出口到内地黄金总量为近149.5万公斤,其中86%为转口,约14%为直接出口。
这种套利模式是否是中国进口黄金大涨的秘密呢,目前还无法验证,只能看未来的发展和监管层的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