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服务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发服务 > 国都资讯 > 商品资讯

谈任何减产之前 OPEC需要先解决这个小学数学题

来源:

 9月底OPEC达成了8年来首个限产协议,但内部减产分配的细节并未敲定。减产想要付诸实践,该组织恐怕要先解决掉一个简单的数学题。

周三,OPEC发布的最新月报,其中两大成员国伊拉克和委内瑞拉9月申报的产量较独立数据源(secondary sources)的预测高出了56.5万桶。

委内瑞拉表示,本国石油产量9月达到233万桶/日,较独立数据源预测多出24.5万桶。伊拉克则称本国石油产量为478万桶/日,较独立数据源预测多出32万桶。两国的产量差等同于厄瓜多尔一日的石油产量。

此外,还有三国对本国石油产量的预测高于独立数据源预测,分别是:安哥拉、尼日利亚以及卡塔尔。

9月28日,OPEC达成了初步协议,决定将整体的产出目标设定在3250-3300万桶/日区间。但协议刚刚签完,成员国马上就又开始吵了起来。

因为协议虽然达成,但并没有具体的限产减产实施机制、计划或细节,要等到今年11月OPEC技术性委员会(还未成立)研究后才能决定限产减产实施多久,以及如何分配减产任务。

而在OPEC技术委员会具体研究措施时,各国目前的产油量将是最重要的考量。所以当前产量越高、越接近于自身短期产能上限,对单个成员国而言越有利。

伊拉克是第一个跳出来的国家。该国石油部长声按捺不住站出来“喊冤”,不满本国石油产量被OPEC低估。“如果到11月预测还没有变化,那我们会说我们不能接受,我们会要求替代方案”。

华尔街见闻介绍过,伊拉克“喊冤”的原因在于OPEC在评估成员国产量时,采用两套数据:一套数据来源于成员国的申报;另一套来源于第三方的估算。原因不言自明,成员国的自申报数据经常由于利益驱使被“扭曲”,因此第三方估算数据被视为更为可靠,更能反映成员国真实产出的数据。

而对比OPEC使用的两套数据发现,伊拉克的产量“误差”最大:自申报产量比第三方估算足足高出30多万桶/天。伊拉克石油部长JabarAli al-Luaibi曾称,第三方数据没有反映出伊拉克实际产能。

为什么OPEC会公布两个数据?这一直是一个奇葩的存在。来自华尔街见闻见智专家团成员“油气君”:

这个奇葩就在于每个OPEC成员国都有两个差别巨大的产量数据作为OPEC月报的正式数据公布。主要是考虑到各国政府的官方直接数据(在OPEC月报产量数据里被称为direct communication)的可靠性问题,OPEC开始在90年代中期加入了市场上不同独立数据源提供的各国产量数据进行均化后作为该国的产量(在OPEC月报产量数据里被称为secondary sources),因此,在90年代中期之后,OPEC的正式报告中有关各国的产量数据就出现了这种奇葩的局面。

 

就像市场不信任OPEC产油国的官方直接数据一样,OPEC各产油国也对这个基于市场独立数据源的产量数据颇有怨言,认为这个secondarysources的数据严重偏离其本国真实产量数据。

 

因此,OPEC能否在11月底达成能被各方接受的协议还是一个未知数,解决内部分歧恐怕才是对市场真正“有意义”的关键所在。数据显示,OPEC9月产量创下至少8年新高,达到3339万桶/日,较8月份增加了22万桶。

友情链接